11月16日下午,新华社河南分社副总编辑李钧德老师继续为同学们带来新闻写作共建课程,本次课堂李老师以“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当记者”为主题,通过案例分析、亲身经历、升华主题,生动具体地给大家讲述了当下互联网环境对记者的要求。
课堂伊始,李钧德老师讲到互联网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之不同,职业记者没有了过去的平台垄断优势,已不能再“滥竽充数”,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开封大宋武侠城爆红网络,南阳“水氢发动机”事件,《湖南:办公室放小说盆栽竟是“作风问题”》,《安徽:官员漏接电话被处分》等案例,说明了在互联网时代下,只要掌握传播规律和特点,既使没有专业媒体的介入,人人都可能成为网红,一些很小的事情,也可能迅速成为网络社会的热点事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随后李老师提到,在如今“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媒体的平台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作为职业记者和传播者,要努力提高自己麦克风的音质和音量,如去年的爆款文章《告急!河南农业“龙头斩”》,来自于媒体人周健(原《大河报》财经记者)的成功报道;再如去年丁香医生的爆文《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兽爷的《疫苗之王》,虽然没有发表在传统媒体平台上,但依旧能够以其专业性大获成功,这就是互联网给媒体带来的实质性变化。
“报纸远去了,新闻并未远去”,李钧德老师指出,互联网改变的只是平台、形式和主体,不变的是传媒的社会功能与受众。当前整个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重心转移到了移动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移动短视频等新媒体,虽然传播平台、传播技术和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但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减反增,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已达20959.5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传媒产业和网络广告收入的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另外,一些新兴媒体,如阿里的媒体帝国,彭博新闻社,六神磊磊说金庸,餐饮老板内参等的成功,说明社会越发展,我们越需要媒体的服务。
最后,李老师以六个字总结互联网时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即责、真、民、实、专、新;他还特别强调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以及创新的重要性,指出新媒体环境下“脚力是基础,笔力见水平”,要从及时性、准确性、贴近性、参考性、前瞻性和权威性来提升新闻宣传效果。最后,李老师跟同学们提到了新华社招聘要求,希望同学们从培养新闻理想,提高专业技能出发,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