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曾说:“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他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在学生眼中,崔军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幕后工作者”,他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走向更广阔的平台,却甘心在背后做一位默默无闻的“点灯人”。
崔军是我院的教授,电影学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科研方向为电影跨文化比较研究、电影历史与理论。出版著作3部,主编教材3种,发表有论文、译文、评论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课题,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从教十五年,崔军始终坚持“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人生态度,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沉稳静心,坚守自我。
“师者,人之模范也。”作为一名拥有多年任课经验的老师,崔老师对“教师”二字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职业,教学不仅是一种交流和沟通,也是获得经验和认识的重要途径。”秉持这一理念,在授课过程中,崔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讲授”这一交流形式,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会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将课堂内外的学习与生活话题相结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认真上课、尊重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这句话不仅是崔老师的座右铭,也是他不断前进的目标。在讲课时,他习惯将语气与声调控制得张弛有度,并将一些有价值的话题和知识点通过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有感情的表达。同时,崔老师也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讲解,方便学生找到知识与感受的结合点。不仅如此,崔老师擅长运用多举案例等各类丰富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在对个案的细致分析中共同发现人们不同的选择及其意义。正如他所说,“在互动中交流彼此对于专业、课程以及社会与人生的认识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离不开对于社会现实的理解。”
教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身为教师,崔老师并没有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地步,反而在实践中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用规范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让教育更有温度,从而发挥“教师”最大限度的作用。
除教学之外,崔老师还致力于科学研究。他曾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科研论文;获得过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等奖项。虽然荣誉加身,但崔老师依旧保持谦虚慎学的态度,他表示:“荣誉是偶然的,付出是必然的,不管怎样,都应做好自己能把握的事情。”
崔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跨文化比较研究、电影历史与理论,他认为,我们身处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全球化虽然要穿越所有边界,但有些边界不应被打破。电影以一种直观、动人的方式呈现着文化的差异性,电影跨文化比较研究既呈现文化的多元,也呈现文化的特殊。电影历史与理论是电影学这个专业基本的知识储备,是展开研究的一个基本视野。尤其在当下这个开放的时代,对于民族电影历史与理论资源的不断发现更是我们建立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没有不受重力的飞翔,科研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篇文章的发表背后需要查询大量文献资料。崔老师在寻找理论书籍的过程中遇见过很多令他困惑、不解的段落与章节。但随着人生阅历的慢慢提升,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这一过程,崔老师也深深意识到人文学科离不开时间的累积,文学研究不会立竿见影,但持之以恒,总会有所收获。
在闲暇之余,崔老师还喜欢背起行囊出发,在山川湖泊中找到心之所向。除此之外,看电影也是他放松身心、了解世界的方式。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电影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崔老师仍然保持对电影最纯粹的热爱。在观看巴西电影《中央车站》时,崔老师对“朵拉”和“约书亚”的故事有了深刻感悟。影片中两个本应擦肩而过的旅客,却相逢作伴完成了一段不期而遇的寻找与救赎,这也让崔老师真正懂得了“或许我们需要一段时间独处,以便能感受彼此深处的灵魂。”
向着月亮出发,即使不能到达,也能站在群星之中。大学四年,崔老师建议学生们多多接触市井民间,多多阅读人文书籍,多多检视自我,多多关注民族文化。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到中国自信的源泉,培养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从而促使我国发展行稳致远。
正值我院20周年院庆之际,崔老师衷心祝愿我院越办越好,也希望在学院领导和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十五年来,崔老师用涓涓之水滋润嫩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们都能像崔老师那样:踏遍山河,仍存诗和远方。
学生记者 赵婉婷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入口>>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邮编: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