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原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数字出版与视听传播”分论坛,由王鹏飞副院长主持,高红波评议。这个分论坛共发表论文9篇,其中博士研究生论文3篇,硕士研究生论文6篇,选题关注“数字出版与视听传播”前沿问题,充分显示研究生群体对于前沿问题研究的敏感度。具体说来,第一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莎莎《数字化背景下教育出版转型的业态、产品和趋势——以一起作业网为例》关注“互联网+”时代,教育出现转型问题,以一起作业网为例,探讨了教育上做在数字化转型业态转型具有融合性和交互性,产品功能和形态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知识服务的智能模式不断建构的特点,具有前沿性和启发性。第二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贝贝同学的论文《AI阅读:技术视野下的身体与文本》关注人工智能给阅读和文本带来的变化,话题新颖,层层递进,探析人工智能对文本变革的五个特征,探讨阅读习惯多感官调用的变革,以及AI阅读文本的技术倾向,文本期待和智能尺度,具有新意,堪称一篇优秀的研究生论文。第三篇,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学院博士研究生段磊磊同学的论文《音乐的物质化:抗战时期<黄河大合唱>社会传播考》,梳理大量史料,关注抗战时期《黄河大合唱》乐谱通过怎样的形式进行传播,重点分析“公开发行”“战时油印”和“手抄”三种传播方式,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普通媒介学理论特征。第四篇,华东师范大学2019级广电硕士研究生陈一奔的论文《作为公共产品的中国电视“对农”视角的研究》,关注中国电视对农传播的公共产品供给失衡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体现出作者鲜明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五篇,赣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刘久睿同学的论文《饭圈文化与公共领域:娱乐化的“云监工”》,关注粉丝圈文化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云监工”案例,试图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娱乐化标签化的“云监工对比,强调严肃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不宜采用娱乐化、恶搞式的围观方式,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和媒介文化研究敏感度。第六篇,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智的论文《品味与区隔:Vlog青年创作者的表演策略与圈层拆合》,借助布尔迪厄品味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关注Vlog青年创作者的表演策略与圈层拆合,论文选题新颖,论证视角独特,研究方法得当,行文也较为规范,是一篇优秀的硕士研究生论文。第七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澍的《媒介考古视野下十七年十七陕西省农村地区电影放映研究》,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整理,试图厘清十七年时期陕西农村地区电影放映生活的历史脉络,具有电影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识。第八篇,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侯玉倩的论文《传统与数字化并存: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关注农家书屋建设的现实意义,现存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显示出作者对”三农“问题的关切。第九篇,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彭冰的论文《贾樟柯电影中的”斌斌“叙事》,关注贾樟柯电影中众多”斌斌“人物形象,探寻其承载的”江湖“文化的符号意义,视角独特,新人耳目。
在肯定以上9篇论文的议题与研究的同时,本分论坛的主持人和评议人也对论文中存在的诸如注释不规范,研究方法可适当改进,研究开掘可适当加深,论文可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予以提示,供研究者参考。总之,“数字出版与视听传播“分论坛的9篇论文,选题新颖,精彩纷呈,展现出博硕研究生视野的广播,视角的新锐,以及对新闻传播研究未来可期的卓越想象力。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入口>>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邮编: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