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的学术生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院通过云课堂的方式为同学们搭建多种交流平台,进一步开拓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3月27日下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应我院邀请,举办名为“后疫情时代的网络与新媒体之变”的主题云讲座。沈阳围绕“疫情”“舆情”“疫情后新方向”等关键词,开展了精彩的演讲,我院研究生、本科生近400人在线聆听,通过钉钉直播在线参与的最高在线人数达到3000余人。
讲座伊始,沈阳介绍本次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的基本情况,并展示他的团队对于本次疫情数据的五个分段以及基于AI的疫情结束预测。“这次疫情非常严重,传染快、规模大、持续久,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沈阳说道。
利于数据分析,沈阳将全球疫情的传播情况分为加速爬坡、减速增加、新增下降、基本控制四个阶段,并用“返工人潮流入度”“医学资源充裕度”“政府管控严格度”三个元素阐释疫情走向的内在原因。随后他分析了不同国家之间的防疫模式,并对其防疫效果进行解释分析。以中国和新加坡为例: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防疫主要靠军民融合、人民战争等方式进行集体防御;新加坡国家领土小而基层诊所发达,所以能精确追踪到每一个人。前者见效快,后者效果好但只适合地域小的发达国家。紧接着他使用“全球大城市道路空置率”“非洲欧洲疫情比对图”“主要疫区国基本传染数”等多个信息说明国际的防控疫情的严峻形势,并用中西方文化心理差异、社会距离差异、检测思维和方式不同等信息来分析中西方疫情不同发展趋势。沈阳表示,在遏制疫情的战斗中,“口罩是步枪子弹,防护衣是步枪大炮,只有疫苗才是对付病毒的原子弹。”
沈阳随后对本次疫情传播中产生的一些数据以及舆情进行分析。他以口罩与熔喷布的销售关系成正比关系为例,指出“要洞察事件背后的可能存在的连锁反应,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疫情,还有舆情。”随即他以数据为证,详细而全面地罗列出多种疫情期间的现象:从社会情绪的波动,到信息螺旋的出现与发展,再到央视等主流权威媒体的作用凸显,有关疫情的信息每天都能产生数亿条。同时,他还总结出本次疫情期间舆情的几大特点:传媒资源力量的互补式联动、平台媒体主流量渠道特色更加明显、应急状态下信息获取需求井喷等等。
在这场疫情期间,微博成了实时发布信息并提供援助服务的平台,微信成了疫情信息集散地,疫情中短视频则成为民众信息获取和居家自娱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务型官方媒体平台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他最后总结道:疫情期间,重要媒体重视以网络舆论为高速迭代的重要反馈,实现了舆论监督风险提醒和社会服务功能。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涂红高认为:“疫情期间万象丛生,一些民众极其关心的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展现了新媒体时代大众传播的强大力量。”
谈及疫情之后的新变化时,沈阳前瞻性地指出基因技术重构、智能机器人、企业共享员工、老年互联网服务等领域将在疫情结束后获得发展,同时他认为汽车、房租、农产品、个体商户等与民众息息相关的领域也值得关注。疫情还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球化重组,国际关系将被改写。全球产业链也将部分重置,一些关键性、战略性产业将会大概率回迁本土。沈阳提出,疫情当前,任何组织和行业甚至国家都不能幸免于外,“置之死地而后生,要做出面向不确定的极致选择。”
讲座最后,沈阳用四个“难得一遇”阐释了他对本次疫情的看法:大规模疫情,百年一遇;中西方文明博弈,五百年一隅;文明平台迁移,万年一遇;生物基因和人工智能,百万年一遇。“我们作为媒体人应该掌握利用一些必备技术能力,透过数据的表层看到事件的本质,抓住每一次风口。”谈及本次讲座的收获,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孙宇说道,“同时也要多关注人民群众的想法和呼声,多反思,多分析,多创造。”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入口>>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邮编: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