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由我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兰考乡村振兴研究学院及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主办的“从全球到村庄:文化传播赋能乡村振兴”国际暑期班开班仪式在我院举行。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西蒙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卓越访问教授赵月枝,我院院长杨萌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沙垚,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温铁军工作室主任陈晶晶,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院长秦红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总编辑、教授戴利朝,宁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顾广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辑孙蕾蕾,农民日报社编辑巩淑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刘海霞。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科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的老师和同学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赵月枝教授和杨萌芽院长分别就开班仪式发表致辞,随后赵月枝在会议上开展了关于《乡村振兴与新闻传播研究前沿》的主题讲座。
首先,赵月枝指出本次活动不只是乡村传播的研究,也是具有乡村视野的传播研究。今天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必将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在新文科建设、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再出发,并走向世界。
她表示我们对乡村的印象尚存在着偏差,村庄其实早就进入了“全球化”当中。全球资本主义的渗透让每个人都处在“全球化”当中,就算身处在中国偏远地带的村庄也不能幸免。但是在“全球化”当中,乡村却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全球资本主义在经济层面依靠剥夺乡村,把乡村作为化解经济危机的安全阀,又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挪用它,占有它。另外,她又谈道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上来看,中国的城乡关系不是单向的剥夺和被剥夺的关系,而是一个双向互哺的过程。在她看来,也正是由于这种内生的城乡互补的社会结构,才使中国没有走上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的道路。
其后,她讲到在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下,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和现代的情形不完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致的重要原因时,表示这得益于中国农民不屈的抗争和以土地革命为核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展。
紧接着,她讲道乡村的振兴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城市让世界变得更好但是村庄才是人类的理想家园,并且表示乡村不仅是国家乡土文化和红色文化遗产的主要集聚地、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同时她指出此次活动对传播学者回到城乡关系中,同时从历史的实践中发掘资源,为取得在城乡融合道路中取得创新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后,她在谈到乡村振兴给予我们的学术启示时表示作为研究学者要明确自身的学术价值立场,要有自己的主体性和问题意识,要有“全球到村庄”框架下的城乡关系视野和乡土中国立场。
然后,她又提出四个意识领域的问题并做进一步的讲解。在发展道路上,她表示我们要基于当前发展大环境,通过把“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两个战略统筹把握,打通从全球到村庄的壁垒,把传播学理论向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地球村”愿景进行“范式转移”。在上层建筑问题上,她借助枫桥经验的传播学内涵进行阐述,系统理论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的传播模式。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她运用案例向大家介绍了在乡村振兴中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并表示在乡土文化复兴和乡村振兴中需要具有共产党人品格和村集体意识的村书记。在基础服务领域上,介绍了当前中国社会城乡融合的数字社会主义和数字化乡村的建设。
最后她提出一个乡村振兴的研究方法即“乡村作为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者有机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另外她表示这种方法不仅对认识“何为中国,中国为何”有关键意义,而且也能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发展观做出中国的贡献。
学生记者:罗丹
摄影:宋梦妍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入口>>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邮编: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