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讯(记者 张静 通讯员 王超 陈文泰)新时代呼唤教育新方针,新形势改变学科新定位。7月25日,由河南大学主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承办的“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与传播教育”高端论坛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等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就“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建设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该论坛也是我院2020年暑期深研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议伊始,河南大学副校长阚云超致开幕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莅临本次论坛,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感谢大家关注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科建设。”他说,“本次论坛旨在搭建科研交流平台,吸引业界学界专业人士交流互动,打破学术壁垒,找准学科建设方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提出,新闻与传播专业在未来将成为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学科之一。米博华以疫情实况为例,说明媒体权威发布、大数据分析对于社会和民众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凝聚社会公众最有力的号角。米博华认为,作为新闻传播学的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单纯的新闻报道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从单一媒体到全媒体融合;从虚拟时代逐渐过渡到数字时代,新闻与传播学科与工科、理科之间的交叉联动,将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动力。最后米博华总结道,新文科建设面临多而杂、乱而活、新而奇的局面,“机遇前所未有,而又挑战重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主要从“人文价值观”“综合素养思维能力”“专业能力”三个方面阐述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的要求。她指出,新闻传播学科不能忽略人文价值观培养,同时要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加强前瞻性专业能力建设。同时,陈昌凤指出,“技术作为工具能够带来更深刻的洞察力”,并从美国疫情情况与政党联系的数据新闻报道为例,强调科技素养和技能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提出,影响中国传媒发展的三大基本制度分别是政府规制、市场产业以及科技革命。其中,科技革命在新时代背景下已发展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他表示,5G时代传播要素将发生全面变革,分为传播者、内容、媒介、受众用户等四个维度。接着,他阐述了“数据霸权”“关系赋权”“算法即媒介”“以人为本”这四大未来传播的关键词,并给出传播创新的三个价值尺度。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李本乾教授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教学改革思路和人才培养理念出发,从知识体系融合、业务流程、目标体系融合三个维度开展深入分析。李本乾提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与传播学科建设需贯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条红线,通过建设STEAM模式的新文科课程,探索从问题到实践的能力提升的路径,能培养一批复合型、高素质、符合时代与社会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的报告主题是《红色智者:史学研究范式及知识体系重构》。他以一张漫画图为引,强调新闻传播研究需要注重逻辑起点。韩立新提出,传播是动态的社会意识,发生在主体作用于对象的过程中,并开创性地提出了“新闻史是‘智者史’”这一观点,即行动主体运用新闻传播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他建议用史论融合的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并介绍了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具体实践,阐释了红色资源学术研究和培养人才的时代意义。
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平教授强调,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尤其是编辑出版专业建设,需要保持教育的定力来培养专业人才,不能以市场就业做教育的唯一导向。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坚持定力,充分尊重规律。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雷启立教授认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学科建设需要关注三个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即:为谁培养人才,怎么培养人才,以及培养怎样的人才。他指出新闻与传播学科已经在新文科背景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发展已经重新定义了知识的概念。“我们需要找准逻辑,革故鼎新。”雷启立表示,“同时要做到‘坐而论,起而行’,落实各项想法。”最后他提出,学科需要尝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新闻与传播人才。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指出,全媒体人才培养是新文科背景下重要环节,它既是国家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顺应趋势,就要做到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知识融合为依托,以家国情怀为导向,以国际视野为追求。”在学科未来探索方面,强月新指出要建设立体技能训练体系,同时也要从教材和师资队伍方面均衡发力。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从平台社会的社会语境深入分析信息社会的变化以及其演化规律。他从平台经济的结构性影响等维度,结合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平台进行观点阐述。张志安指出,平台社会的公共教育需要打开视角,注重传媒的公共性,其最核心的目标是培养传媒人对公共理性的追求,其最核心的能力是融合生产、公共连接和专业精神。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以“新时代依托部校共建开展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与举措”为主题,分享了该校新闻学院部校共建的思路与做法。他表示,近20年来,部校共建作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取得了许多成就,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新闻学院部校共建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因地制宜加强人才队伍与育人体系建设,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他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为例,从建设宗旨、建设主体、建设举措和项目框架四个方面,阐述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任务导向为主、自由探索为辅的项目制为依托,全体动员、共同参与、强化引导、注重实效的新闻学院部校共建发展模式。最后,张明新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部校共建的主要举措和项目框架,包括由6种大类、近20种小类,共计60余个项目构成的部校共建项目体系规划与管理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教授指出,新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作为知识供给侧需要反身回视,把学问和修养统一,再造知识体系。胡百精强调新闻传播学科的新发展要以知识为逻辑起点,不断构建和完善符合时代发展的知识地图和知识体系,并以西红柿和炒鸡蛋为喻,说明不同学科之间需要有机融合而不是随性增添。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从专业建设、教育改革、学科建设三个方面讨论新文科建设的具体操作内涵。通过比较新闻传播人才的不同标准,董天策指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着力点和实施路径有两条,一是在新文科建设中推进学科建设,二是新文科建设中推进专业建设。不断促进培养模式创新,加快课程体系重构。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隋岩教授首先表达了对兄弟院校积极应对学科建设挑战的敬佩和赞扬。他以马克思名言“以时间消灭空间”为引,阐述说明学者可以借助马克思主义观解决新闻传播传学科建设遇到的问题。隋岩指出,在人人参与传播的时代,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观,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单元也可以为我们所用。在从自己的学科“走出去”打开视野的同时,要注意边界问题,不要忘记初心。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教授从“为何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和“如何建设新的教学体系”两个维度出发。他指出,新媒体引领作用在新时代已经增强,新媒体产业发展空间也充满想象。在谈及如何构建时,严三九表示需要构建新媒体人才教学体系,坚持以互联网思维为核心。同时价值引领塑造,强化思想基础,整体提升学生整体实力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强调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人才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中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吕新雨通过分享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如何将学科建设与扶贫事业或乡村文化发展结合的具体实践。对此她表示,“这一举措既突出了乡村发展主体性,又将具体教学与扶贫事业相结合。”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李明德教授从“差异化人才培养”“学科交叉”“守正创新”“学科价值”四个角度出发,通过结合西安交通大学文工交叉的专业优势,提出在“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应当具备社会媒体价值判断、智能媒体等专业核心业务能力的培养。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姜智彬教授聚焦于“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创新。姜智彬指出广告专业由于“新文科”理念的提出、计算社会学的转型等因素而面临一些挑战,广告学研究主体的战略创新需要从“主体创新”“方法创新”“对象创新”三个维度着力。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教授以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深入解读了“面向新时代的传媒教育”这一论题。他表示,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回应国家的需求,而深圳大学的传播学院也需要回应深圳发展的需要。巢乃鹏指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业界资源发展学科建设,传播教育也从应用型向全媒体复合型专家型逐渐转变。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石磊教授指出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不断加强政治教育。石磊认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学科建设的导向标。在谈及媒体融合是,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带来的成果。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素白教授首先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的广告教育发展面对哪些新要求,其次针对广告学教育现状及五个问题短板进行了阐述。接下来陈素着重讲解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探索出的“四轮驱动”模式,即思政树人,教学育人,竞赛强人,实践炼人。陈素白表示,在新文科背景下,广告学亟需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培养方式,深化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育人水平,努力开创广告学科发展新局面。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琦教授从微观领域入手,从“传媒生态变化”“从业人员角色转变”“传媒教育新趋向”几个维度探讨了智媒时代下新闻与传播硕士培养面临的新挑战。对此,陈琦提出传媒MJC教育实践的“西法大模式”,强调要针对问题进行培养体系重新定位和构建,不断提升自我视野。
我院院长杨萌芽结合新文科建设强调了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提出学院在人才培养建设中探索出的“政产学研创”五位一体模式。杨萌芽通过介绍教学平台建设、业界导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和发展座谈会等学院建设特色项目或活动,强调了“在场”教育的重要性。他表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历经多年已摸索出“乡村传播”“黄河文化数字传播”“健康传播”等特色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实践、开放、创新”的培养模式,大力建设面向智媒时代、前瞻开放、具有中原特色的一流新闻传播学院。
在闭幕式上,我院党委书记王文科首先向各位参会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接着他说道,随着媒介技术的迭代与变革,新闻传播的外部日新月异,我国新闻传播行业正面临着重大转型问题。今天来自全国20多所的兄弟院校专家学者,围绕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主题,结合各自学校发展的成功经验,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这是一场关于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华山论剑,也期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与大家再次约见,谈学论道。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工业智能化的时代里,传统的人文社科研究也需要回应的问题。“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即是适时应变之举,也是势在必行之策。“新文科”的建设,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大部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强大引擎。本次论坛集中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集体智慧,为我院学科建设和教学育人方面给予了重要指导,也为我院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入口>>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邮编: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