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由我院主办的“本科生综合素质教育·子衿讲堂”第一讲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举行。我院2002级毕业生、校友王汉超以“2002对话2020——漫谈各自的朝圣路”为题开展讲座。院长杨萌芽出席,我院部分本科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院党委副书记王志国主持。
王汉超从教育问题入手,指出:“当前的教育最大的缺陷使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去看待”,进而提出,相较于中学阶段的被动接受,大学的空间更广大,可以让学生探索更多未知。因此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成长,而不是坐在这里被动地等待。此外他还认为,职业性的训练不是人的全面成长。我们过于强调技能训练,但是忽视了自身的能力来进行自我成长。
王汉超以苏格拉底为例指出:“大学里能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看起来最没有用的东西。”欲望的导向是潜移默化的,大学教育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欲望至上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如心灵的自由,独立的思想,信仰,勇气和节操。但当前同学们迁就于短期行为,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被一次次放弃。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允许追求财富地位等世俗观念的存在,在学校里把自己的技能训练充分,但要有长远的打算,规划好属于“无用之用”的部分,了解自己的心性和向往。他说:“人生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向往的方式去过一生。”
谈到知识体系的构建,王汉超认为,构建知识体系要广泛阅读,但要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博学和专学都非常重要”。他以文史哲三门学科的关系为例,史学是框架,文学是皮肤,哲学是灵魂,形象地说明了不同学科在构建知识体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随后,他向同学们推荐李彬老师的相关书目。王汉超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只具备新闻技能不一定能写好一篇稿子,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都要跟上才能进行优质内容生产,这也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王汉超说。
王汉超向同学们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志向、思维和行动。他说:“人最终能走到哪里取决于你的胸襟与器识。”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校徽设计的理念,指出我们要做一流的学校,同学们也要立志做一流的学生。虽然学校和导师与名校有差距,但时间和学习能力是公平的。他说:“志向最终会决定你走到哪,心气高的人和甘于平庸的人是不一样的。”谈到思维时王汉超告诉同学们,当新闻技能都已经具备的时候,思维决定你能否做得更好。从技能型人才到研究型人才,最重要的是思维。他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注意思维的训练,遇事多问为什么。而谈到行动,王汉超认为行动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他向同学们介绍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并以做记者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同学们行动和不行动的区别在哪,鼓励同学们积极行动。
苏格拉底有言:“认识你自己”。王汉超引用这句话告诉同学们,大学不仅仅是学习技能,最根本的工作还是认识自己,构建自己的体系,积累自己的能力和完成自我拓展。在技能之外,一定要作为生命体验来观照自己。大学四年有足够的时间来认识自己,寻找生命的意义。随后,王汉超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杨萌芽对讲座作了总结。他表达了对王汉超的感谢,并高度肯定了讲座题目和“志向、思维和行动”三个部分,并引用“行胜于言”鼓励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认真领会学长的经验和心得,学习优秀师兄师姐,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入口>>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邮编: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