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号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声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携手西宁市图书馆,开展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普韵筑梦·童声飞扬”主题活动。青年志愿者们以专业为基、以热忱为帆,将普通话的种子播撒在高原大地,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在青海省西宁市图书馆的统筹下,8月13日至14日,实践团开展了系列活动,深刻认识到普通话推广的社会教育意义。活动由院团委书记李雨盈老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金冰冰老师指导,团队成员充分发挥特长,为西宁市少年儿童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经典诵读:以声传情,共筑文化认同
在8月13日上午的活动中,实践团师生深情朗诵《祖国,一首唱不完的恋歌》《接先辈精神火种 点民族团结之光》《青海,高原上的明珠》等经典,作品用标准普通话传递家国情怀与家乡深情。创新融合本土文旅资源,通过“小小旅游推荐官”互动抢答活动,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讲述非遗美食、河湟故事,让语言成为认识家乡、热爱祖国的钥匙。

推普课堂:寓教于乐,放飞童心梦想
全民阅读推普课堂上,团队设计“绘本共读+情景对话”趣味课程。从基础声韵教学到“词语接龙”“龙大比拼”游戏,孩子们踊跃参与。一句“老师,我以后要当主持人!”的自信童言,彰显了语言力量托举乡村振兴的希望。




采访优秀三兄弟:耐心引导,探索阅读培养心得
8月14日,志愿者们走访饱读诗书的撒拉族三兄弟家庭,发现他们共同的“优秀密码”就是: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父母坚信知识的力量,家中书籍随处可见,饭后阅读、睡前故事已成日常。这份浸润书香的陪伴,滋养了他们热爱探索、勤于思考的心灵,让书本成为认识世界的窗口。

同心筑梦:汇聚合力,践行青年担当
童声诵读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文化认同的种子。作为新时代“声呐”,我们愿以青春为火种,点燃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星火;化身语言使者,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西宁是起点,我们将继续奔赴山海,让普通话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钥匙、共创未来的通行证,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处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