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由我院主办,河南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承办的融媒沙龙第一讲“国家治理与媒介融合发展”在新闻与传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楼会议室举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春阳为师生们带来一场关于“国家治理与媒介融合发展”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杨萌芽主持,党委书记王文科、副院长王鹏飞、副院长杨波、传媒研究所所长李勇、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高红波、融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段乐川等四十多位师生参加活动。
讲座正式开始前,举行了讲座教授和融媒体研究中心名誉中心主任的聘任仪式,聘任证书由王文科书记颁发。仪式结束后,杨萌芽表达了对朱春阳加盟融媒体中心和助力我院学科建设的欢迎与期待,并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朱春阳在专业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媒介融合的本质:打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
在论及2014年被称为媒介融合元年这一说法时,朱春阳提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的8.19讲话是国内融媒体研究的分割点。在2014年之前,关于媒介融合问题的研究,始终强调两个关键点:产业和技术。但事实上,文化传播业对国家GDP的贡献始终微乎其微,其经济占比也并不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因此产业层面和技术层面并非是此次提出“媒介融合”所要强调的内容。而2014年之后,研究媒介融合的关键方向在政治传播领域,这个关键点也直指媒介融合的本质所在——打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
朱春阳表示,要讨论打通两个舆论场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第五个现代化。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第五个现代化。在这里,国家着重强调了“治理”而非“管理”。在治理层面上的国家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沟通姿态。
正确的国家治理观:政府成为会说话的政府
中国政府新闻工作的发展历程,从大众媒介全部归为国有,以“新闻、旧闻、无闻”的“三闻”原则为基本办报原则的政治家办报时期,到2000年在“去中心化”和“在中心化”的过程中,官方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新闻业的价值转变为“谁先到达第一现场”的问题。现代传播体系的特征即官方和民间同时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两大阵营关于真相呈现效益竞争趋势。这成为我们面临的巨大危机。
而当社会问题发生的时候,国家如何治理如何解决呢?媒介融合是打造适应现代传播体系的必由之路。一个有限的政府应该主动与其他社会力量结合,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从独白到对话,政府要学会成为面向社会、会说话的政府,这才是正确的国家治理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其本质指向的应该是推动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融合发展,即打通两个舆论场,基于交流沟通,寻求共识,推动官方与民间共同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核心问题,推动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
全媒体概念:基于“移动传播优先”的指导思想
在阐述全媒体概念时,朱春阳认为:假如按照罗列法解释全媒体一定是行不通的。全媒体应该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讨论,伴随着人类社会传播实践的演进,传播学研究框架的演化转变——由以传者为中心的研究框架主导转向以受众(用户)为中心的研究框架主导。与此相关联的是“用户使用场景”这一概念。通常,用户使用场景可以分为在办公室、在路上和在家三个空间。所谓全媒体就是能够覆盖上述三个使用场景的媒体布局结果。那什么平台可以做到三个场景无障碍连接呢?就目前而言,只有移动互联网平台。因此,全媒体理念正是基于媒体融合前一阶段“移动传播优先”的指导思想发育而来。没有移动传播优先,也就没有可能实现全媒体传播效果。也可以说,移动传播优先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全媒体。
朱春阳以腾讯公司的发展为例,论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腾讯在2011年之前遵从“丛林法则”,走的是你死我活的垄断道路,这种垄断虽然造就了腾讯在互联网领域龙头老大的地位,但是同时把腾讯推向了整个互联网创新发展力量对立面。但在11年之后,腾讯走的是开放合作共赢之路,遵从“天空法则”,支持天高任鸟飞的创新之路。朱春阳认为,在腾讯的发展过程中,有几点值得官方政府学习:一是改封闭垄断为开放融合发展;二是建立社区层面的服务网络;三是用户体验主导创新发展。
朱春阳还与几位老师围绕科研工作的进行和选题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地讨论,你来我往的学术论剑,时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讲座结束时,杨萌芽表示,热烈的学术讨论氛围是促进学术汲取营养、生根发芽的基础,也期待在未来的合作中,双方能够在互动中实现共赢。
“融媒沙龙”由河南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承办,聚焦国家和区域融媒实践和理论创新,旨在研究和推动媒体融合进程。河南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 4月,挂靠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入口>>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邮编: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