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3日下午,校友、原河南省十二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夏林,应我校邀请于明伦校区艺术楼音乐厅举行著作捐赠以及聘任河南大学兼职教授仪式,并进行了名为《中华文化与文化自信》主题讲座。
校党委副书记张宝明、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王明钦河南大学团委书记沙莎、图书馆馆长娄丙录、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文科、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萌芽,以及校团委、全校各院系团委书记、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代表等,近两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仪式。
仪式开始,娄丙录作为图书馆代表接受夏林的著作捐赠,并授予收藏证书。张宝明副书记为夏林颁发兼职教授聘书。之后,夏林进行主题讲座。
讲座伊始,他先由人生必办的三件事——生孩子、写本书、种一棵树说起,引出了这次讲座的三个问题: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的三大主干和五大传统、国学复兴与文化自信。
在夏林看来,中国文化发展历经了形成期、强化期、转型期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矛盾频发,思想活跃,中国文化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华文化的内涵得以确立,此后的中国文化也正式进入强化期,并历经唐、宋、清三个强化的高峰期。到清末,旧的文化出现问题,从晚清到现在,中国文化一直处于转型时期。夏林指出,文化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对“中国文化的三大主干和五大传统”的论断,夏林解释,中国文化中有儒释道三大主干。儒家的“仁”,道家的哲学内涵和宇宙观,以及佛教的“少欲”三点,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自强不息的立事模式;阴阳五行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的自然模式;中和中庸的处事模式;修身克己的人格模式五大传统,也一直延续在中国的文化中,对中国人的品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谈到“国学复兴与文化自信”这一问题时,夏林引用《礼记》中“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说明何为国学。接着他提出,中华民族要崛起,要复兴,就不得不复兴国学,这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因素。他也强调,文化自信的提出十分有必要。文化要自信,首先得有文化自觉,要重新认识国学。
讲座由杨萌芽主持,他由衷感谢夏林老师在世界读书日给同学们带来一场极为精彩的分享,希望同学们能多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能有更大的格局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