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受第二届中原新闻与传播研究生论坛组委会委托,由我来对“乡村传播分论坛”的研讨情况进行汇报。
作为一个能够容纳数亿人口的居住场所,乡村既是一种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形态,又是自然、历史、人文相互交融与接连的重要文化生态场域。在这个蕴含着丰富文化意义的乡村生态中,媒介以嵌入式的方式进入其中,并勾勒出曼妙多姿的“乡村传播”路线图。围绕“乡村传播”这一话题进行学术畅想,既契合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时代发展需要,又很好地践行了“将论文写作祖国大地上”的学术研究精神。由此,“乡村传播”成为第二中原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学术论坛的重要版块。
在“乡村传播”分论坛的发言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深圳大学、河南大学以及南宁师范大学等七所高校的8名研究生同学进行了精彩的发言,让我们领略了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乡村究竟是如何与传播发生意义的勾连。具体而言:略(每篇论文的观点)
接下来,我想用“四个关键词”谈谈对这八篇论文的总体感受。第一,在场。对于乡村的书写,不能仅仅依靠阅读和想象,而是要真正“介入”其中,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去感知、去挖掘,才能释放和激活乡村传播的魅力。今天发言的八位同学很好地保持了一种学术的“在场”,他们真正地走进乡村,并在观察、体悟与理解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这些鲜活而生动的、关涉乡村传播的学术选题。第二,故事。人类对故事有一种天生的好奇与向往,当然,故事不局限于小说、影视剧的创作,也体现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之中。每一项课题、每一篇论文都以不同的方式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在今天的发言中,既有驻村干部的媒介实践故事,又有乡村短视频观看者的情感故事,还有乡村女性的社交媒介实践故事……这些故事化赋予了学术论文更多的灵性。第三,规范。规范作为具有普适性价值的约束力,不仅能够约束与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思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指明清晰的发展方向。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特定的规范话语体系,我们的学术研究亦然如此。同学们的论文写作无论是标题的拟定,还是研究问题的提出,抑或研究方法的使用,都很好地遵循了学术研究的基本写作规范。第四,想象。我们常常被这一一个问题所困扰,论文究竟该“写什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究其本质而言是确立“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建构不仅需要观察,而且还需要“学术想象力”。在关涉乡村传播的研究领域,我们在观察与实践的基础上,一定要善于把我们最熟悉的乡村以及“日以为常”的媒介进行陌生化,借助学术的“想象力”才能在现象之中洞悉问题的本质,确立学术研究的逻辑起点。今天发言的八篇论文,都能够很好地确立问题,体现了研究生同学的学术想象力。
当然,乡村传播研究的八篇论文尚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叙述逻辑。学术论文的写作一定要有一套清晰的逻辑,目前同学们在整体的逻辑问题方面还有一些欠缺。2.阐释聚焦。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很多同学能紧扣论文标题进行阐释,但是论文中小标题的论述,却被忽略了,论述不充分,甚至还有“文不对题”的现象发生。所以,同学们在阐释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聚焦,不要过于分散,这样会冲淡论述的主题。3.批判精神。在乡村传播的研究中,我们不至于现象的描述,而是对这些现象进行层层挖掘,并藉由一种批判的思考重构我们对于不同研究问题的深度思考。在对乡村传播的实践中,那些隐匿其中的文化图景、资本动力以及权力关系需要得以深入论证,才能更好地揭示传播实践的本质,彰显学术研究的深度性与厚度感。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谢谢大家!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入口>>
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河南大学明伦校区 邮编: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