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咏华应我院邀请在本院一楼东报告厅作了题为“表情包流行现象的符号学透视”的讲座。讲座由副院长于春生主持,我院多位教师与学生参加活动。

张咏华主要从传播学研究的符号学角度考察表情包的流行现象,在探讨其特点、盛行原因的同时指出其存在滥用的问题。张咏华首先以提问和分享个人经历的方式引出话题,对表情包的兴起与流行过程做了简要概括和阐述,指出使用表情包在人们日常的网上交流互动中已成常态。她认为,符号发展是人类传播与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脉络,而表情包作为符号发展中的创新事物,其加入人类符号形式之列能够再次丰富人类符号体系。

针对人们使用各种表情包的来表达自身观点的行为,张咏华提出,使用表情包既与人类以图记事、传情、表意的传播传统方式有相通之处,又有所超越。表情包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而且能够契合行为主体迅速传播信息的需求。对此,张咏华还从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和心理因素两方面分析了表情包流行的原因,并剖析了其在流行过程中滋生的问题,认为“表情包是人类本身创造力的体现,它在给我们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我们应认真对待”。

在互动环节,张咏华对同学们提出的 “使用表情包的利弊”和 “表情包发展前景如何”等问题作出了详细解答。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王琳琳说道:“表情包是当下的流行关注点,但我们多数人只把它看成一种娱乐。通过张老师逻辑清晰的讲解,使我对表情包的理解更加深入。”

张咏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新闻学硕士点负责人,并曾多年兼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持并参与完成一系列国家级和部级项目。199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