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原名: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数字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实行两级赛(审)制,即分区赛(初赛)、全国赛(终赛)。截止2024年,大赛已成功举办七届,涌现了一批优秀项目、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组织工作者和优秀志愿者,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形成了有效的组织体系,已成为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集专业竞赛、颁奖大会、优秀作品展和高端论坛为一体的数字创新成果展示、交流、转化以及人才甄选的重要平台。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简称大赛),设8个赛道、28个分赛区,由学界与业界单位承办协办,分赛区组织工作由分赛区办公室(分赛区承办单位)执行,以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内容+技术+创意”和“产学研相结合”为特色,以促进数字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设视听新媒体、数字多媒体、数据可视化、数字策划、数字系统设计、AI新技术应用、数字三农、数字体育等类型和专题,内容覆盖时政、三农、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主题(详见附件《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面向大学生征集优秀的作品(项目)参赛,现将初赛(分区赛)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办、组织及河南赛区(初赛)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组织单位:数字编辑专业委员会
河南赛区(初赛)承办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学院、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智库、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融媒出版研究中心
二、第八届数编大赛河南赛区办公室及联系人
河南赛区邮箱:wangbian_henan@163.com
河南赛区QQ群:717846968
联系方式:郭老师15736898922 何老师18137782884
大赛微信公号:数编之友(主要用于发布大赛的通知、指南及重要信息)
三、参赛对象及参赛方式
1.参赛对象:全日制在读的大专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含2025年毕业生),以及在国外高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
2.参赛者不限专业,可跨院系、跨专业组队参赛,也可跨学校组队。当跨学校组队参赛时,获奖证书上学校排序以《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上队员顺序为准。
3.每位参赛者只能加入1个参赛小组(不超过5人),每个小组限报1件参赛作品,且只能选择1个赛区及1个赛道参赛。
4.高职高专学生可选择高职高专赛区(或高校所属赛区)参赛,但只能选择一个赛区参赛。高职高专学生组队参加高职高专赛区,必须全体成员都是高职高专学生。
5.在国外高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参赛归入出国前的国内就读高校或者户籍所在赛区,如果与国内高校在读学生组队参赛,则归入国内参与组队成员就读高校所在赛区。
6.参赛者的参赛资格审核和认定由分赛区办公室负责。
四、大赛日程安排(以实际执行为准)
1.参赛作品提交:2025年9月10日-10月10日。(参赛者将作品文件和《作品信息登记表》一并发送到河南赛区的接收邮箱。参赛者在提交作品过程中,如遇技术故障等特殊情况,及时与分赛区办公室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联系)
2.分赛区初赛(初评):2025年10月中下旬。
3.全国赛(复评、终评):2025年11月中下旬(另行通知)。
4.颁奖大会:2025年11月中下旬(另行通知)。
5.优秀作品展:2025年11月中下旬(另行通知)。
6.数字创新论坛:2025年11月中下旬(另行通知)。
五、参赛作品类型、主题及总体要求
(一)参赛作品的类型
本届大赛设视听新媒体编创、数据多媒体制作、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数字编辑策划、数字系统设计、AI模型技术应用研发以及数字三农、数字体育等基本类型。
1.视听新媒体编创:包括短视频、微短剧、微动画、微直播、AR/VR 等子类和小类。
2.数据多媒体制作:包括电子书刊、专题网页、融媒体等子类和小类。
3.数据可视化加工与标注:包括数据可视化、数据新闻、数据标注等子类和小类。
4.数字编辑策划:包括产品策划、运营策划、生成式 AI策划等子类和小类。
5.数字系统设计:包括手机应用、数字游戏、应用软件以及网站、App、小程序、数据库等子类。
6.AI模型技术应用研发:包括趋势预测、评价推荐、识别发现等子类和小类。
7.数字三农新媒体专题:包括调研报告、媒体制作、数字策划等子类和小类。
8.数字体育新媒体专题:包括计算机体育、体育新媒体、体育文化策划等子类和小类。
(二)参赛作品的内容主题
“二十大”主题、时政主题、农业与农村、科技与教育、环境与生态、社会与生活、青年与校园、人物故事、生物与自然、工业与制造、交通与工程、医卫与健康、体育与艺术、财经与品牌、旅游与文化、出版与阅读、历史与古籍、城市与建筑等。
(三)参赛作品的总体要求
1.参赛作品主题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法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形式完整性、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未侵犯他人著作权及相关权益。
2.参赛作品应作品结构完整,并有较好的创意策划、素材加工和技术应用。参赛作品的说明文档(或设计报告)内容完整、表述规范、图表清晰等。
3.作品名称(标题)应准确揭示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用语规范,导向正向,不超过20个中文字,可以中文/英文并用,但不能全是英文。与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的信息保持基本一致。作品名称(标题)和内容不得出现参赛者学校名称及显著的个人信息。
4.参赛作品应为未公开发表传播的作品。大赛启动前已发布但做显著改进的作品(项目),经分赛区办公室认定后可以参赛。
5.大赛不接收已获得过其他比赛全国赛奖励的作品(项目)参赛。
6.每件参赛作品应有1名或2名指导教师(至少1名是参赛者本校的教师)。无指导教师(或者无参赛者学校教师指导)的参赛作品,被视为无效参赛作品。每名教师指导参赛团队(作品)不超过8个。
7.参赛者应按大赛要求提交参赛作品文件和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见通知附件)。未提交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的,被视为无效参赛。
六、大赛赛制与奖项设置
(一)赛制设置
大赛实行两级赛(审)制,即分赛区(初赛)、全国赛(终赛)。在大赛组委会的指导下,大赛办公室会同分赛区承办单位、全国赛承办单位等,按赛级和参赛作品的基本类型(或赛道),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分类评审,评选出相应的奖项。分赛区设置及联系方式见本通知的附件。
在初赛阶段,分赛区办公室按大赛办公室确定的方案和比例,评选出本赛区的获奖作品并公示,并从本赛区获奖作品中推选全国赛入围作品。
在全国赛阶段,大赛办公室会同承办单位一起组织全国赛(通知另发)。
大赛评审结果(包括各分赛区赛评审结果)在全国赛结束后正式公布。
(二)奖项设置
1.分赛区作品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全国赛作品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3.指导教师奖: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指导教师提名奖。
4.大赛组织奖:设优秀组织单位奖、优秀组织工作者奖、优秀志愿者奖。
(三)证书颁发
1.证书类型:分赛区作品奖、全国赛作品奖、指导教师奖、大赛组织奖均有证书。
2.证书数量:一个获奖作品(或奖项)原则上只制作一份证书。
3.证书制作:所有证书均在大赛全部活动结束后统一核制。
4.分赛区奖证书发放:由分赛区承办单位(分赛区办公室)负责发放。
5.全国赛奖证书发放:除在颁奖大会颁发外,其余证书交由分赛区办公室发放。
七、参赛者注意事项
1.参赛者应阅读大赛办公室通过微信公号“数编之友”及各分赛区办公室发布的通知、公告和相关资料。
2.参赛者应加入分赛区办公室设立的分赛区QQ群等参赛者交流平台,在备赛期间下载相关信息文档,或者向分赛区办公室的老师或者志愿者咨询。
3.参赛者提交参赛作品,即被视为同意大赛办公室及分赛区办公室可以将参赛作品以展板、海报、图书、报刊、数据库、网络、会议、讲座等形式进行公益传播。
4.大赛相关的通知、公告、办法和信息,由大赛办公室(数字编辑专委会秘书处)发布、解释和实施。分赛区的通知、公告和信息由分赛区办公室发布、解释和实施。
八、大赛背景
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原名: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由中国编辑学会主办、数字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学界业界单位承办协办,旨在展示大学生在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下的融媒体编创、数字创意策划、大数据审校选择、互动化数字运营、智能化阅读推荐、碎片化信息加工、知识挖掘发现、AI生成管理、数字平台创建以及数智编辑新技术应用的实践创新成果,促进数字编辑人才成长,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及成果应用,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大赛,涌现了一批优秀项目、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已成为我国数字创新展示、交流、转化及人才甄选的重要平台。
附件:
第八届(2025)全国大学生数字编辑创新大赛参赛作品信息登记表(从分赛区QQ群下载)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入口>>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明理路北段379号 邮编:47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