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团中央公布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入围名单,我校 5 支团队成功入选国家重点团队。其中,我院有3支队伍入选。
下面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


“豫言”实验团
团队将脚步迈向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深入苏木入户调研,掌握牧民普通话使用现状及推广难点;走访特色地点,通过拍摄微纪录片、制作图文专题,梳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民族特色产业;聚焦草原生态风光与民俗文化开展外景拍摄,丰富文旅宣传素材;与当地团委交流推普长效机制、新媒体人才培养议题,并为干部开设推普小课堂,强化推广实效。
团队通过走访特色地点梳理红色文化与民族产业资源,以多元形式记录传播,助力当地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同时强化推广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语言活力与动力。


“声呐行动”推普实践团
深入青海,他们不仅是普通话的推广者,更是乡村故事的“传声筒”。团队精心开设全民阅读推普课堂,设计“绘本共读+情景对话”趣味课程,从基础声韵教学到“词语接龙”“识字大比拼”游戏,对当地少年儿童实行普通话基础教学。
实践团将基础声韵教学与游戏结合,激发了当地少年儿童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为普通话普及奠定良好基础,促进了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


“语润苗乡”实践团
团队将脚步迈向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在社区图书室举办“读书会”,开设诗歌鉴赏小课堂,引导孩子用普通话表达想法、描绘梦想,带领孩子阅读书籍,培养阅读兴趣。他们拜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了解传承故事,关注其“用通用语言传播技艺”的诉求,助力非遗文化推广。
这一团队主要通过引导孩子用普通话表达想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拜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的活动,也推动了非遗文化推广,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


我院入围的三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以语言为桥梁,打破地域与文化隔阂,既让普通话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又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实现了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承的双赢。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追求,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促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也激励着更多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