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中国编辑学会编辑出版教育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学院、《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出版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暨《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40周年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成功举办。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贾宏宇,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原院长郝振省,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武汉大学原副校长吴平,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方卿,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刘曙光,校党委书记季波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出版行业的百余名学者、研究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出版学前沿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共探学科发展新路径。
开幕式:学术盛事启新篇
论坛开幕式由我校副校长、出版学院院长张礼刚主持。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季波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表示,河南大学出版学院自2024年成立以来,成功获批国内首批出版博士专业学位点,并被列入中宣部、教育部指导的重点共建单位序列,正发展成为出版学重要的学术阵地。本次研讨会聚集了众多学界、业界专家,我校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出版学院在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科研攻关、社会服务等方面创新发展、提质进位。
《河南大学学报》主编李伟昉教授深情回顾“编辑学研究”栏目40年学术积淀。他指出,栏目创办40年来,始终秉持着传承学术薪火、服务出版实践的宗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未来,栏目将深耕学术前沿,以优质内容回应时代需求,不负学界期待。中国编辑学会副秘书长朱琳君宣读中国编辑学会贺信,介绍了中国编辑学会长期以来对出版学科发展的关注与支持,表达了对本届学术论坛和研讨会的祝贺与期许。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在致辞中对《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寄予厚望。他指出,栏目应以四十周年为崭新起点,深化与河南大学出版学科建设的融合发展,推动栏目品质提升与学科建设进程的双向赋能。同时,他期待河南大学出版学院以部校共建为重要契机,强化产教融合与协同创新机制,促进教学科研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耦合,为出版行业输送更多具备复合能力的拔尖人才。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贾宏宇在讲话中指出,本届论坛探讨的融媒出版、知识服务、国际出版、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议题,既是当前出版学科的前沿研究命题,亦是我省出版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他寄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河南大学出版学科能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提升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能力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为中原文化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的出版动能。
主旨演讲:前沿智汇共碰撞
主旨演讲环节,8位专家围绕出版学前沿议题展开分享。上半场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王晓光教授主持。吴平教授聚焦AI时代编辑出版专业教育议题,指出教育者需坚守初心,与从业者同步学习新技术,以保障教育质量与出版价值的双重提升。方卿教授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为关键词,结合出版业数智化转型实践,解析了融合出版、知识服务等新兴形态对行业生态的重构路径。刘曙光教授通过挖掘名编成长规律与名栏建设经验,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栏—刊”协同的实践范式。我校出版学院首席专家耿相新教授从数据库出版的语种适配、市场布局与路径选择切入,剖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传播的多元形态,为出版业参与全球知识治理提供了新视角。
下半场由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主任许洁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吴炜华教授系统梳理了出版研究的知识谱系,指出在数字阅读兴起的当下,需重新审视书籍作为文化载体的深层价值,探索出版研究的时代命题与文化使命。四川大学出版学院王炎龙教授强调,出版专业研究生在学术研究选题时需兼顾规范性与创新性,既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逻辑,又要紧扣行业痛点与前沿问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罗昕教授分析了国产游戏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融入”的转型路径,提出出版业可通过跨媒介内容开发,助力中国文化在全球市场实现“走进去”的深度传播。郝振省教授结合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阐释了“出版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联,指出出版业可通过知识服务、数字内容开发等赋能新质生产力。
专栏研讨会:学报名栏赋能学术聚合力
《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40周年研讨会上,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原司长孙文科,武汉大学吴平教授、方卿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刘曙光教授,河南大学出版学院首席专家耿相新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李频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副社长、编审陈吉,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新闻传播学科执行主编马婧,《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主编、编审李孝弟,《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编审郭庆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情报中心主任、期刊中心主任王景周等,分别就编辑学理论体系构建、学术期刊在数字时代的定位与挑战、AIGC技术影响下的编辑责任、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编辑学研究”重点栏目与学术期刊栏目建设专题研讨环节,《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主持人、河南大学出版学院姬建敏教授系统汇报了栏目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学术贡献、传播影响力及主要策划活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国清,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副社长、副编审胡岩,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建辉,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牟冬生,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杜平等专家学者,围绕期刊专栏建设的意义与原则、重点专栏的学术建构功能、品牌栏目的定力与坚守、数智时代编辑角色重构等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分论坛:多维视角凝智识
本次出版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设置了七个分论坛,汇聚全国出版学领域专家学者与博士生代表,以多元视角切入行业热点议题,为学科发展与实践创新注入创新动能。
“出版史研究”分论坛围绕抗战时期刊物广告、民国古籍丛书等探讨研究范式转型,为当代出版提供历史参照;“人工智能与阅读研究”分论坛聚焦AI对阅读场景的重塑,涉及元宇宙书店构建、生成式智能阅读等议题;“学术出版与知识服务”分论坛以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核心,研讨预印本平台应用、AI驱动版权治理等问题;“图书营销与融媒出版”分论坛结合电影IP衍生出版、图书直播等案例探索营销模式创新路径;“国际出版研究”分论坛探讨了中医药图书出海政策、游戏出版物国际传播等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有益实践;“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分论坛聚焦学科范式演进、出版家精神阐释;“数智出版”分论坛围绕AIGC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研讨人才需求趋势以及新质生产力构建。七大分论坛覆盖出版全领域,通过多项成果发布与深度研讨,为出版学科发展与行业创新实践提供多元思路。
闭幕式:传薪继学拓新程
在热烈的学术研讨氛围中,本次会议迎来闭幕式,仪式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乔石豪主持。四川大学出版学院王炎龙教授对本次会议做全面总结。他系统梳理了各分论坛的研讨成果与前沿观点,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与会专家领导为第五届全国出版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作者颁发证书。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出版学院执行院长王鹏飞宣读《数字出版研究》青年学者扶持基金2025年度科研项目名单。第六届论坛主办单位代表、浙江传媒学院出版学院院长崔波教授致辞,表示将全力办好第六届全国出版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延续本次会议的优良传统,努力搭建更广阔、更具活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王鹏飞致闭幕辞,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次会议是出版学领域一次重要的学术盛会,为学界和业界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对推动出版学理论创新和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希望各位同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创新,勇担使命,为出版学领域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旧版入口>>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明理路北段379号 邮编:475001